儿时的人和事,我们眼里的一些人和事,总有一些是在成年后才懂得该细细品味的. 在我的记忆里,她像月夜里的鱼儿,带着声响跃出水面,让我看到了她发亮的身体. 与我们家相邻那栋住有一对母女.据说,母亲曾是xx党官员的姨太太.女儿与我父亲同一个单位.有复杂的家庭背景,院子里的大人们自然有意无意地与这母女俩保持距离.母女俩平时也很少与人交往,静静地生活在院子里,当我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相依为命”这一成语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对母女的形象. 也许是因为环境的疏离使周围都淡化为背景的缘故,在年幼的我看来,这母女俩的确显得很抢眼.她们的头发都是那种自然卷.尤其是女儿,喜欢将一头乌亮乌亮的头发扎成一对辫子,走起路,卷曲的辫尾跟着身子一摆一摆地,像两朵盛开的菊花吸引着我的眼球. 这位“辫子阿姨”姓陈,但大人们提到她时,总是闪烁其辞地称之为“那个老姑娘”,隐约间好像她在爱情方面有过些故事.那时我并不能明白大人间的好多事,但我对这位“辫子阿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辫子阿姨”拉得一手好手风琴.下课回家时,我经常被她的琴声深深吸引,踮足趴在窗口看她拉琴.“辫子阿姨”身材很苗条,挂在胸前的手风琴越发显得很沉.她拉琴时很投入,时而低头凝神,时而抬头仰望,一只辫子随意地搭在胸前,很耐看.十指翻飞间,复杂的多声部在她灵巧的指间飘出来,飘到我的心里,我迈不动步…… 父亲是个比较谨慎和胆小的人.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要找个借口拉我回家.父亲其实也是让我十分佩服的人,大学时就是文艺队的台柱子,小提琴和京胡都拉得很好.我觉得爱乐的父亲应当与 “辫子阿姨”有许多共同语言,甚至可以一起来一段合奏. 父亲为什么不愿意我听“辫子阿姨”拉琴呢?这一直是我幼时心中的一个疑团. “辫子阿姨” 也因此在我儿时记忆中定格. 文章发表于湖南日报2009.3.16第6版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