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读书,读的什么书.记忆中读的第一本小说是《三国演义》,小学2-3年级时,有个高年纪的同学常常在上学的路上炫耀从家中的“小人书”上看来的三国故事,出于羡慕,回家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出繁体字的那套精装本三国,一番苦读之后,上学路上也可以说说更完整的三国了.得意之下又读了水浒、西游、封神等,那时是文革后期,可读的书并不多,不过当时新华书店有的小说,我的书架上也一定有.之后中学大学也读书不少,不过我在工作之前与社会生活体验十分缺少,没有社会生活的感受,书也仅仅是可读而已.
  参加工作之后,看了一些解禁的名著,也似懂非懂的看了资本论、拉奥孔之类的书,此阶段开始基于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来感受读书.工作的压力之下,看的专业书也多了.之后,随着生活的展开,自己创业的开始,又读了不少传记、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随着社会经历的日渐丰富,对社会中人、事的感悟也有了不少的提升,但此时读的书却是更加功利了.有位老人把读书、读物(读事、物)、读人及社会视为一类.我非常赞同,觉得当自己开始去感悟社会、感悟人及事时,才开始会读书了.
  近几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又恢复了读书的习惯.读书的功力似乎有所下降,好在有好友交流,兴趣未失.在朋友推荐下看了几本钱穆的书后,似乎有了悟的感觉,使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疑问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接着读了几本历史、哲学方面的名著,读了论语、大学、中庸、老、庄等,自以为开始可以的读懂一些书了,所谓读懂不是指就事论事的看懂书中的内容,而是努力去解悟书者的背景、心态、目的,去悟书者所解之道理,所谓读而见其真味.当然,解悟有程度的不同,好在自己并不求惊世之解,有所进步足矣.
  关于读书,有说不亦乐呼;有说自有黄金屋;有说自有颜如玉.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解说.现实中,读书已成为人们社会化生存的基础,广义上说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取决于他会读书的程度以及读而用之的能力,人们在此基础上得以生存;得以愉悦;得以幸福;得以繁衍.学以致用也并不简单,读书人常常是自以为是而用,结果却是表现书生之呆.学以致用是一种智慧:学而明致知,用而悟得智.以自身生存为基础的致用,其中一定会有功利成分,传统的书生们常常示以不屑,不幸我们生存于商品与资本的年代,功利其实难免.然而在复杂的生活实践中,当你面对道德与利益;自我与社会;传统与变化等等选择的困惑时,学以致用需要更高的智慧,处理不当则用而无获,甚至有失、惹祸.所以儒家说会读书后(格物致知后)要诚意、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称断此妄惑需要修得定慧,即禅定、智慧.而在菩萨的六度中,修得禅定、智慧之前需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足见读书致用,一方面是用于社会生存,另一方面是用于修炼自身,两者皆不可缺.
  读书读的是前人对人生及相关事物的解悟,有人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其实时过境迁,前事之鉴绝不可能简单的成为后事之师.但前事之中有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掌握了规律,就可以把握现实与未来的发展,所谓悟其事,求其理.后人在解悟前人的基础上解读现实的人生,得以升华的,得出进一步发展的规律,就会有新的可读之书.感悟是对于外界而言的,对感悟的升华才是真正自己内心的提高,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并不是简单的精力、时间的投入.孔夫子评价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心思无邪的读书方可自悟升华得真理,自悟升华方是内心得到真正的智慧.此等境界也许非圣人不可得,我等凡人不敢奢望,不过想借用孔圣人的话:“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读书求之、用之、悟之,持之以恒斯可矣.
 

上海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大道288号四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五星级诚信单位

版权所有:钻石婚恋 沪民政字第 0473 号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

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