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出门坐车,途中看到一村庄边搭了一个戏台,我很惊喜,一激动喊出声来“唱戏唉!”那眼睛就移不开了,一直到车开出好远,看不见了,我才扭过身来坐正.可记忆中那儿时看戏的情景却一起涌到脑海中来了. 小时候家乡经常唱戏.那时电视还没普及,夜晚人们无所事事,所以隔三差五的让戏班来唱出戏,遇到清闲时下午晚上都唱,同一村大家伙儿共同出份子钱买单. 一到唱戏时,大家搬凳子抢位子,大人喊、小孩哭、狗儿叫……卖东西的、聊天的、扯黄色笑话的……那是热闹的很,附近村庄也有很多人来看,当然遇到邻村唱戏本村人也可随意去看,那是不用出钱的,乡邻乡亲,民风淳朴,谁也不去计较这些,倒是怕人家不赏脸来看戏,很多时候,不少人家还去接亲戚来看戏,家家像过节似的. 这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热闹啊,还有好吃的,还能见到那么多的人,还能看到唱戏穿的好看的衣服,可以很晚才睡……所以唱戏作为童年的往事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美好的,难忘的! 尤其难忘的是陪外婆看戏.我的外婆是个小脚的老太太,她特别爱看戏、听戏.每次唱戏,都是我和妈妈扶着她去,外婆年龄大、辈分高,她一去,大家赶紧把最好的位子让出来,请她坐.所以我也跟着沾光,不用抢能坐到最好的位子.只是我的耐心有限,看不到一会,就坐不住了想出去玩,外婆偷偷跟我说,馋虫在作痒吧,然后塞给我几角钱,我高兴地跑出去买吃的,其实那时吃的东西也很少,不外乎瓜子、蚕豆、花生、糖饼子……可在儿时的我那都是最好吃的,每次津津有味的吃完才回去,继续看,看不到一会就打瞌睡了.妈妈看的正有劲就不送我回去,我一个人害怕又不敢独自回去,就窝在她们怀里睡觉.有时候也强撑着坐那儿看,可究竟看什么,不甚了了,用外婆的话说纯是看热闹:看穿红穿绿,公子落难,小姐讨饭. 后来长大一点,大概是上初中时候吧,遇到乡村唱戏,还是陪外婆去看,已经能看懂剧情了,但还是没耐心,中途必定出去,只是不再买吃的,纯粹视察视察,透透气.回来盯着舞台上,不感兴趣剧情,却对那演员的头饰衣着特别有兴趣,那头上什么东西闪闪发光,一步一晃悠,那水袖(那时只知道是长长的袖子)老是兜来兜去真好玩,那老头的胡子挂在嘴上让我老是担心什么时候掉下来,那武将头上的雉鸡毛好长,好威风……这种兴趣导致后来我对画仕女图很是有耐心,画出来总是很美;对家中的公鸡下手,拽公鸡尾巴上的毛,公鸡大叫引来妈妈的关注,结果让妈妈一顿臭骂;再就是用床单当水袖乱比划,可惜没人欣赏才作罢…… 再后来,很少看戏了,即使有也是陪外婆看一会就自己回家.随着电视的普及,大家更喜欢在电视上看戏曲了,但那些多是有名剧种,没有原汁原味的地方戏对外婆胃口,于是母亲特地找了不少当地戏的带子回家放给外婆看.那久违的声音又回荡在家中.家乡的剧种叫庐剧,唱腔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哭得感觉,我记得剧目有《秦雪梅》、《娄阿鼠》,其他不记得了,耳濡目染,我也会哼唱基本的调调,可终究不是太喜欢. 后来外婆去世了,家人很少听那老戏,家乡唱戏也越来越少,直至没有了,一切都沉淀到记忆中去了.再后来也遇到过几回,多是看几眼,从头至尾地看,那是怎么也看不下去,坐不住的. 现在看到那搭的戏台,说不出的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眼前恍惚又见那熟悉的热闹场景,外婆的身影,口中又分泌出那香甜的味道,耳中又听到那醇厚的家乡熟语,连风的轻柔、雨的呢喃都似曾相识,那一切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亲切!从来不曾想起以为淡忘的一切,却原来从没有忘记,早在心田中生根、发芽!原来我是如此怀旧的人啊!过去了的不表示不存在了,只是它沉到人们的心中去了.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没有过去哪有现在…… 没有外婆哪有妈妈,没有妈妈哪有我,没有我哪有我的孩子…… 世世传承,代代相袭,只是那乡戏不知还能流传多久……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