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伊拉娜·雷斯-施梅勒访谈 人与钱的关系悠久而富有激情:迷恋、贪婪,憎恶、蔑视,除它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激发出如此矛盾的情感?金钱完全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赚钱谋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过我们跟钱的关系可没有这么简单:在消费社会,钱倍受重视,而在传统价值观里,钱却是受抨击的对象。 钱是上帝还是魔鬼,要受谴责还是被顶礼膜拜?从我们一出生,金钱就是潜意识幻想的载体。“理解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就是理解人类本身。”精神分析师伊拉娜·雷斯-施梅勒在《精神分析与金钱》这本著作中,如是说。 心理月刊: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钱? 伊拉娜·雷斯-施梅勒:“拥有”这个概念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婴儿对自己的存在不会产生疑问,因为他活在“有”的世界里:他会有饿或渴的感觉,母亲不在身边他还会有痛苦。成年以后,“有”还是“没有”这个问题就转移到钱上——因为钱最能代表是否拥有这件事。实际上,除具有正常的度量和见换功能外,钱对我们每个人还有潜意识的意义。若想理解那些病态的吝啬鬼或守财奴,就要联想到他们小时候可能饱受贫困缺憾之苦,从而时刻担惊受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受到儿童时口欲期与肛欲期的幻想影响。这个时期,也是人的心理情感发育期。 弗洛伊德提出了金钱与婴儿肛欲期有关的理论,这足够解释所有的问题吗? 事实上,口欲期(1岁作呕,吃奶时)是人最初的发展阶段,婴儿会感觉到特别无助。婴儿的依赖性使他幻想一个永不枯竭的“乳房”,那样他就不会缺奶吃。对婴儿来说,这相当与天堂。口欲期的幻想可以在那些追逐金钱或希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社上看到。在潜意识里,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随时可用的“乳房”。而那些紧紧把着钱的守财奴们,则更像是肛欲期(2岁左右,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被母亲安在便盆上,却顽强守护着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抵抗想象中被掏空的威胁。 哪些人与金钱的关系是正常的,只是把钱看作交换工具而不是目的? 是那些消化吸收了“俄狄浦斯情结”(4-6岁时产生)的人。换句话说:那些接受了某些文化禁忌的人,他们把这些禁忌看作是“父亲法则”。在“俄狄浦斯”阶段,孩童面对的是(父母)性别和代际的差异。儿童学着去了解哪些事情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能冒犯的。但是禁忌也不能消除欲望 ,于是欲望就寄居在禁忌里。同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内化了“差异性”这个概念,接受他人的存在,知道自己的欲望会与别人的相冲突。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金钱就变成他/她调解差异性、与别人达成协议的工具;成为交换个沟通的工具。我们欣然接受应该付出的价钱,知道每件商品都有一个固定价格,不多也不少,就如同我们承认世界的运转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一样。 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取决与我们如何看待差异性? 的确如此。比如在嘈杂的市场里无休无止地讨价还价,除了有游戏的成分外,这种情况反映的是控制与服从的幻想。我们若需要卖出商品就要屈服与买家的一直,若迫切需要一种物品就要向卖家妥协。人们力图控制对方,又害怕被对方控制。这类关系根执与早期的母子关系婴儿感到完全屈从于母亲,并梦想能够逆转这种力量对比关系。婴儿幻想由自己来决定母亲的意愿,并控制母亲。 心理成熟以后,我们承认别人的存在不是一种威胁,我们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确定的价格具有法律效力,与我们的意愿无关。商品买卖关系本身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我们看到,发生经济危机时,议价交换和以物换物就比较普遍,这是文明倒退的信号,因为物品的价值不固定,买卖只能由强权的一方决定。所以我们必须保护货币体系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那么货币算一项伟大的发明了? 毋庸置疑。钱代表的是第三方的中介原则,第三方的存在使我们必须把别人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以钱作度量手段,我们无法剥夺他人的财产。同时,薪金制度的建立杜绝了无偿使用劳动力的现象。我们可以对报酬的多少有不同的意见,但不会质疑这个基本原则。不过,金钱制度也很容易受到扭曲。通常,人们很难理解自己的发明,必须有规章条例来保护价格体系。 人类付出时间来“赚钱谋生”,为什么把生命等同于金钱? “赚钱谋生”是一种表达方式。他伴随“商业”社会的兴起而出现——即个体出租劳动力换取工资。这份工资可以让他购买所需、所欲的东西。在奴隶封建社会,没人用这个概念,而是使用“附庸”,我们要为自己的主人服务。在原始社会里,人民不必去“谋生”,但必须从事某些劳动,以保证自己有居住、吃饭、穿衣的权利。无论在哪里,不管什么时代,劳动都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收取一定的数目的钱作为劳动回报,反而提升了我们的自由度——因为在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花这笔钱。 为什么我们不敢要求“加薪”? 总是不敢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可能是害怕“报复”吧(不被赏识、被辞退等等)。但是如果谁真的觉得要求加薪是一件“该受乘法的坏事”,那他可能在心理上就把老板当成家长了,害怕家长发怒时那种生死攸关的威胁。 薪水的高低越来越成为我们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认为这种思考方式过时了。如果一个社会把金钱作为衡量个体价值的标准,那说明这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有迹象表明,我们已经开始向一个不以金钱论英雄的方向发展。当然,这还仅仅只是开始:我们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谋生的方式会越来越多。那些事业的人,我们能否认他们的价值吗?当然不能!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定义的矛盾上金钱制度是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