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曾国藩
——读历史小说《曾国藩》
  三部一气读完,大呼过瘾.波澜壮阔的历史使人心胸开阔.作品很有文人气,读故事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文化常识.作者被人称为曾国藩的隔代知己,对曾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只是他对曾太宽容,明明是凶恶毒辣、横征暴敛却一笔带过,对曾的苦衷倒大书特书.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则完全站在曾的一边,到第二部才有所改变,将双方都写得有血有肉,评价比较客观,这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从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曾国藩,其人其事值得一一评析.
  
  修身
  曾国藩是个很苦的人,其信条是“不为圣贤,则为禽兽”.他不贪图享乐,不收受贿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他深知“世无艰难,何来人杰”.“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所以他不畏困难,“坚忍维持”,以期“有后日之振”.他常严厉责备自己的懒惰、卑琐,其严于律己的精神值得借鉴.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庭也是如此.他常用家书形式不厌其烦地教育兄弟、儿子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之道.在大家庭中他是家长,是家法的执行者.他决不会让曾家作出有没祖先声名之事.
  
  治学
  担当学术界领袖也是曾的一大事业.他是个带兵打仗的文人,战火纷飞时仍不忘读书作文.从经典中他吸取作官、为人的营养,这些经典也成为他的归宿.他说:“杀人攻城得来的荣耀,毕竟是短暂的,这中间有太多的偶然性,家族传之长久的兴旺靠的是礼义诗书.”这话怕不全是虚伪之辞.道学的影响使他在做事时总要拷问这是否符合伦理道德,这让他谨小慎微,有野心而不敢反.他有再强大的势力再显赫的声威,在皇上、皇太后面前也会浑身冒汗、手脚冰凉,在紫禁城里他有一种道德观念的负担.这种负担终使他“囿于一家一姓之小节,忘了国家百姓之大义”.
  
  做官
  曾国藩有其宏伟的政治理想,也精通为官之道.但他的野心被他的道德遏制,所以他只能位极人臣,而不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想扭转所辖地区的风尚,实现大清之中兴,可根基已坏,挽救也是徒劳.他在黑暗的官僚体制中如鱼得水,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体制.
  他赖以生存的清朝官场给人的感受只四个字:触目惊心.为升官发财不惜借用别人的脑袋;为稳定军心不惜杀人如麻.只为一个“权”字,学生可以参劾,朋友可以出卖,甚至父子相害,手足相残.宦海风高浪急,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渡过.在这种环境下求发展,必须看透官场上的潜规则,必须既有能耐又有技巧,无能耐不可立功业,无技巧不可稳根基.朝廷不是不信任汉人吗,我就提拔一个满族将领让你放心;军队要发展,却受到地方官的掣肘,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妥协处则妥协.政治家身处惊险艰难之非常境况,须斗智斗勇.心慈手软便会被拉下马,许多时候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政治舞台上利益是永远的主题,善人、恶人一旦登上这个舞台就得唱这出戏,不唱即有被后来者赶下台之虞.用常人的道德衡量他们常常让人困惑.太有良心善心的人难成政治家.他们即便有悲悯之心,也不得不压抑,压抑久了便会麻木.初次杀人还心惊肉跳,干得多了就觉得自然而然.
  曾国藩无论是做千军统帅,还是做封疆大吏都自有一套.治军他明白恩威并重之关键,讲究“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对待部属他懂得“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奖励功臣以鼓舞士气,“优恤死者以激励生者”.而他最大的才能莫过于识人用人,小到康福这样的侍从,大到彭玉麟这样的将领,只要是人才便笼络来为我所用.正是这些幕僚使儒士曾国藩立下赫赫战功.有人讥笑曾国藩无才无能,岂不知“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曾看人五官气概便知真假邪正,这功夫真叫人叹为观止.
  他对官场上的各种手段驾轻就熟,既拉关系、找靠山又与各派都保持一定距离;他了解奉承的力量,常对人有出格之颂,因为赞扬什么时候都不会让当事人觉得过分,哪怕嘴上谦虚或面上鄙夷、愠怒,心里仍美滋滋的;他会“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这些前人的智慧被他巧妙地利用,可谓技艺纯熟.
  
  为人
  曾国藩始终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次之,故而他个人不贪财色,为的是立大功成大业以光耀门楣;为的是不辱个人清名.不贪并不等于不想贪,因此他对其弟将大箱金银搬回家中不加阻拦.他不贪不能说明他是好官,那些贪官是谋私利,但他们只为眼前利益,见识浅薄;曾也是谋私利,为了家族与个人的荣誉而不择手段,甚至可以让其弟做活死人,隐姓埋名几十年.曾国藩是大人物,要贪也是大手笔,他与蝇营狗苟之辈,只有高下之别,无好坏之分.再者,人性复杂,岂能用好坏来概括.
  他表面的温和更让人心生敬畏,更说明城府之深.虚伪、毒辣是他,有情有意也是他.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高超的演技、激情的演出使他自己都难辨真伪.伪装久了,假面具变成了真面目,真真假假实在不易分清了.狠毒或仁慈都是技巧,难说对错.他的仁慈不是高尚而是高明.再说何为对错?一切评价标准都是功利的,与我无益即是错.大家都在自保,有些人没有曾毒辣,不是觉悟高,而是能耐不够.曾的自保不过积极了些.
  曾国藩还要求自己“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追求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惊雷响于后而不变色”的大将风度,可当攻克金陵的捷报传来,他还是晕了过去.他为气度压抑了个性.
  或许我们需要寻找平衡.在虚伪与坦诚之间找平衡:至伪则奸诈,为人所弃;至诚则愚痴,为人所笑.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平衡:太感性,则万事不成;太理性,人生便失去兴味.在公与私之间找平衡:公而忘私,于己不仁;假公济私,又非君子所为……所谓中庸之道,即是平衡.此道娴熟,便可臻至善之境.
  
  功过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下道.”太平天国被消灭后,没有了强劲的对手,曾的生命也黯淡无光了.人是需要对手的.其实打下金陵后退居荷叶塘,曾国藩的晚年断不至于如此悲惨.都知道天下事应见好就收,可真到那时,不是贪恋富贵不愿收,就是大势所趋收不得,最后只落得一世功名付诸流水,岂不悲哉!
  于垂老之际,曾才悟到一切皆天数,人生皆由命定,世人皆上苍控制的棋子.城府极深、精明过人,到头来赢得了什么?位高权重、封妻荫子又如何?还不是解甲归田,耕读为业,而不经过这些血雨腥风、明争暗斗也能如此,原来奋斗一生又回到了起点!
  曾国藩看到了生前的悲惨,却没料到身后的骂名,他只知为朝廷卖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忠诚会成为后人批驳的对象.他用尽全力“拖延了无可挽回的趋势,寂寞的归结于无情的灰飞烟灭”,因有悖于民族大义、历史潮流,“还无从得人宽宥,而免于后世的指责”.人生无常,功名易失.一代枭雄就这样在凄凉与疑惑中归于沉寂
 

上海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大道288号四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五星级诚信单位

版权所有:钻石婚恋 沪民政字第 0473 号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

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