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和托尔斯泰(转载)
“五一”出去玩,朋友一路都在跟我说一本书《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同车一诗人,大不以为然,问:难道比托尔斯泰写得还好?

朋友脸红.

后来,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觉得那位朋友大不必脸红.托尔斯泰是文学泰斗,如果用望远镜做比喻的话,文学泰斗相当于天文望远镜,他们能拉近你和星空的距离,但如果两军对垒,天文望远镜还不如一副500倍的军事望远镜好使.潘石屹的书,是很好的生活望远镜,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

回忆自己青春岁月,不是也常常感到困惑、委屈、愤怒: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错了吗?错在哪儿了?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有一种智慧叫“生活智慧”,这种智慧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受到严重轻视,被当作“世故”“圆滑”“会来事儿”.仿佛一个人越不懂得待人接物,就越说明他正直单纯.就像潘石屹书里说的那样——“性情中人这个词语,是送给很多自我主义者的高帽子.比如一个人喝醉酒与人打架,本来就是错误的,却冠以性情中人就给免罪了.很多毛病都被性情中人这个词语给开脱了.”

呵呵,我曾那么“性情中人”!一言不和拔脚就走,话不投机起身告辞.现在想想,那样做虽然没什么错,但使我失去了很多快乐和一些本来可以发展为一生财富的友谊.

“如果说我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我学习与合作的机会,重要的是我能否将其开发出来.”

“一个关系达成,必然有事发生.这件事情结束了,人际关系却变化了……经过几轮事件后,你可能会形成一个小圈子.”

这些话之前从来没人对我说过.我父母是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们总在教育我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但是却从来不告诉我“方法”——以至,我误以为,为了保全道德,只有选择孤独和不被理解.而后来我逐渐知道,大多时候不必如此,假如拥有足够的“生活智慧”.

我很少看企业家的书,总觉得他们的生活与我无关,但是读潘石屹的不同,读他的书,甚至没感觉是在读书,像是在听他讲话,他讲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自己的挫折,儿子,妻子,父亲,曾经恨过的人……他慢慢地讲,边讲边顺口说出些感悟,看似没有主题,但假如听进去了,你能体会到其中的“生活智慧”.

这是一个沟通的年代,虽然缺乏“生活智慧”,日子也一样过,但你可能会感到苦闷,常常抱怨:“我不能成功是因为我不够黑不够坏不够阿谀奉承”,而假如你懂得“生活智慧”,你会知道,够黑够坏够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多数都死于默默无闻郁郁不得志,所以重要的不是如何黑如何坏如何阿谀奉承,而是如何“播下幸福的种子在别人心田”“先幸福后成功”“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等等……
 

上海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大道288号四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五星级诚信单位

版权所有:钻石婚恋 沪民政字第 0473 号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

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