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自己
忠告大学生别奢望刚进社会就当大老板
“培养人才难,我们招聘大学生也很难.”会上,一名叫李炳乾的经理的一番感慨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介绍自己创办企业十余年,招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个错误导向,好像大学生出来都能当大企业家”.他认为现在大学生普遍眼界过高,学校方面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正确引导,刚走上社会的学生,要以基层为起跑线,不能好高鹜远.
用人法:重用利用暂用弃用
考虑到培养一个员工对企业来说成本并不低,有位老总建议企业应与一些技术类院校建立起一种定点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企业也可对一个学生的能力作出最客观的评定. 企业家赵学灏则从“育人”、“留人”和“用人”阐释了企业的人才观.他认为,虽然学校培养了人才,但是只是一个“毛坯人才”,企业能否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关键还在于企业的培养.进入企业的人才,必须得从基层干起,经历一个从操作员到基层管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最后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过程.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则必须“给想用的人以其想要的东西”.他们的用人法则可概括为4句话:既听话又有才的,重用;不听话但有才的,利用;听话但无才的,暂用;既不听话又无才的,弃用.   校企合作:与社会无缝对接 这些前来的老总不少就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兼职教授.一般企业家的身价都相当高,少则千万,多则数十亿.担任高校的兼职教授,一无钱,二无权,那么他们图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人才! 浙江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的苏勇强总经理,这次已经是2个月内第7次来浙师大了.他说自己一直在这里物色人才.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与行知学院54名2005级学生达成意向,由公司提供接下来两年的学习费用,学生毕业以后即进入该公司就业.苏勇强对此契约式培养人才的方式承诺,未来两年里,他将安排几十次交流机会,争取让这批学生在毕业时与社会“无缝接轨”. 金华泰安会计事务所所长夏祖兴提出,希望在“实践项目上与高校多多联系”,比如就会计事务所的服务模式创新问题,希望可以与学校展开深入合作. 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前移至学校,通过在大学阶段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办法招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由此,浙师大行知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办了“华鸿班”、“海亚爵对班”和“红五环班”,同时,已有75位民营企业家成为行知学院的兼职教授.
 

上海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大道288号四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五星级诚信单位

版权所有:钻石婚恋 沪民政字第 0473 号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

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