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段时间活的特悠闲自在,大部分时间游览於古城街巷,看唐、宋、元、明、清,还有上世纪的朱自清.走累了就进书店看看书,满架的新书籍可随意阅读,书店清洁安静明亮,边休息边看书很是惬意.在书店读的都是价钱很贵的古装书,因我买不起,在这读读也可安慰一下自己. 现在处处宣传和谐,我读了《论语》《中庸》等书.批判“孔子”几十年,现今为什么又宣传和谐呢?唉,是因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实社会变的过于浮躁,所以应该请“孔子”回来了.孔子提倡中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孔门子弟写了《中庸》一书,《中庸》书中的核心概念是,中庸、中和、时中和执中,中庸基本原则是无过无不及,和谐社会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理想目标. 孔子对至德的中庸,虽没有理论的阐述,但却以自己的实际言行践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论语@述而)”“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是孔子待人的中庸;“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是孔子交友之道的中庸;“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物的中庸;“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宪问)”,是孔子做事的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是孔子审美的中庸;“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是孔子治国之道的中庸. 现实社会的人疯狂,充满着梦幻,物欲的力量控制骚扰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丧失了正常理智,沉入到潜意识之中,从幻觉与梦想中追求快乐源头.精神世界空虚了,就出现信仰危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让人们明了自己的追求,回归本原.“中”中正、不偏不倚,“庸”平常、常道与应用,中庸之道,是手持两端,不偏不倚.学习孔子理论,可使人们思考自己,明白自己对物质和精神需求,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可使人们丢弃多余的欲望,明了自己的追求,找回真正的自己. 天人和谐之美是我期望,悠闲自在是我生活态度,我逍遥於社会中追求健康的自得之乐.我之逍遥不是指行动上的自由,而是心灵上的自在,逍遥不是纵情任性,而是在内心深处不断的修养灵魂…………心自由、意自在.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