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傍晚下大雨,我和所有小朋友一样都没带伞.放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接他们.我心里面只有一点点小小的期望,觉得我的爸爸妈妈也许会来接我.这个期望非常小.因为在我们家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放学了要家长去接,似乎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下雨也许例外,也许不例外.后来我就是自己淋着雨跑回家的. 回家我发脾气,责问父母为什么不去接我.我不记得他们给我什么理由了.其实理由也不重要.这件事情很重要.我到现在还记得这样清楚,不是妈妈说的我记恨.对父母怎么会有恨呢,我从不怀疑他们爱我之深.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除非开家长会,父母从不会去联系老师问我的情况,从不主动要求检查我的作业,从不带我去公园或者游乐场,从未亲自带我去旅游,从未强迫我学任何东西,等等.从小到大最让我父母紧张的两件事情,一是我早恋, 二是我高考.其他范围,我几乎是自由成长起来的.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我不觉得这种自由成长的模式是他们苦心钻研出来的.但也绝不是疏于照顾的无心插柳.按照我现在这个年龄的体会,我相信是因为我父母相信纯朴而富于韧性的生命力,所以潜移默化中给我这样的成长模式.不过按照我妈妈的说法,我的性格和价值观都是小时候看的那些书教会的.我在等自己为人母亲之后,有另外一种体会. 因为我是这样长大的,所以大学离家生活,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毕业之后自己养活自己,也是更自然的事情.这两件事情都带给我精神上很大的愉悦.小时候是自然而然不得不在父母身边长大,长大之后是理所当然独立生活.都没有主动要去依赖谁的意识.小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是自己躲起来哭,长大了更是如此.而且据说婴儿时代我基本不哭.饿了也不哭. 只是这一两年,会念念叨叨寂寞寂寞的.但是也不是有人陪了就不寂寞.热恋的时候自然想要分分秒秒触手可及.但是清醒下来,会有意识地抗拒依赖感.依赖感是强大的危险信号.因为没有永恒耐久的事物,没有不会离开的人. 我和父母现在的关系很融洽也很淡然.我们通电话就是纯粹聊天,更多的时候是八卦.他们很少问我事业或者爱情的打算,也不要求来上海考察我的状态,我也从不为了搬家或者找工作的事情咨询他们.父母的生活经验局限于时间和空间,我让他们放心就好,所以白色谎言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开始进入老年生活,但我没有感受到强烈的被需要或者情感召唤.我们知道彼此深爱对方. 很多人,尤其恋爱中的人,需要“被需要”,他们理解为爱的召唤.我可以理解,也许我也曾从这个状态中飘过,但是主观意识上还确实没有这种情感需求.我一向追求的精神平等是一个很玄妙的境界,经过实践,非得两个精神境界本来就很默契的人才可以达到. 卢梭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是,劈柴生火,凿冰饮水,以鱼钓鱼,和大自然在一起,实在非常理想,非常难以达到,也许根本没有机会去实践.但是对我来说可以实践的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之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存在.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