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艺人张国荣死讯传来的时候,我的内心微微激荡了一番,这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最终选择了飞翔,带着一双圆而大的忧郁的眼睛,和当年的顾城、海子一样.这种结果似乎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与这些人的惊世决绝相比,张爱玲离开的姿态就显得安然多了.1995年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学生,年轻而浮躁,对生命谈不上什么感悟.自然,对张爱玲的死,只觉得是一种生命的终结,全不像现在这样惆怅.好在那时我开始了对她的阅读.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她尖刻凛冽的文字,更喜欢她充满传奇的人生.冷漠、尖刻、固执、聪明……这个世家女子身上有浓重的遗少气息,厚重斑驳的朱门,吱呀一声,一个发髻高挽的女子袅袅而出,一袭华美绝伦的旗袍,一张精致冷艳的面孔,高跟鞋的声音清脆地敲打着尘世的冷漠.当当的电车声、艳丽的月份牌、舞谢歌楼、灯红酒绿,洋场十里,风月无边.而她只是闲散地看看,间或在凝视之余慵懒一笑,风姿绰约.正是这个女子凭借一支笔在鸳鸯蝴蝶的花团锦簇中,在匕首投枪的血海里似乎很轻易地就杀出一条卓尔不群的文字之路.一时人声鼎沸洛阳纸贵,她趁热打铁地说名要早扬!全无惧色,张狂无比. 一个男子慕名而来,在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成全了一段乱世的姻缘.能洞察人心世情的张爱玲却当局者迷.一对相互欣赏的男女就此“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生逢乱世,似乎注定无法天长地久,面对情感的前路,张爱玲只是怀着“缩小又缩小、怯怯的愿望”,自卑得不由感慨世事的虚妄和无常.在爱情面前,她丝毫不敢有写作时的张狂. 神仙眷侣的生活稍纵即逝.胡兰成的政治短见与风流成性葬送了他们的姻缘.于是张爱玲带着她如笔一样纤细的身影,袭一件如古诗般美丽的旗袍,只身漂泊天涯,仿佛要抛弃人世间的喧嚣.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全然没了以前的画意与诗情,颠沛流离,阮囊羞涩.要不是赖雅突然中风,张爱玲风光的台湾之行,说不定还能收获另外一段爱情.然而,六年病榻前侍奉的辛苦最终没能留住赖雅的生命,她似乎无缘在尘世获得幸福.自此,她决绝地闭门谢客,穿着纸制的衣裳,走进岁月的回忆里.任凭窗外雨打风吹、世人的惊讶崇拜. 我曾作过种种猜想,这个冷眼俯视人间曾经惊世骇俗的女子,如何能耐得住数十年的孤独与寂寞?直道1993年,一张刊着金日成去逝的消息的中文报纸随着她再次出现在刊物上——岁月如一个技艺拙劣的工匠在她的颜面上毫不留情地刀凿斧砍,满眼的残酷,触目惊心!人们记忆中的那个民国世界里的临水照人,是何等优雅、娴静,人们不愿与这鸡皮鹤发的女老妪同时而语. 横空出世般的成名,惊鸿初遇的欢喜,废耕废织的缠绵,真相大白的难堪,毅然决绝的哀伤……这些在胡兰成暮年的笔下洋洋得意的铺陈,却是张爱玲后半生绝口不提的沧然.这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更坚信:“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如今我再看张爱玲的人生,才突然吃惊,从万丈红尘的繁华与喧嚣走向寂寞,张爱玲只迈了一步,竟能从风口浪尖上走向安然平静.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看得破、看得透、看得淡,因而能孤绝地坚守清寂,耐得住世俗的荣辱沉浮.姿态是如此的优雅,旗帜是如此的晶莹. 对此,余秋雨先生评说:“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存(包括她自我放逐自我埋没的寂然,她的辞世方式,衣着姿态)风韵永存.”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