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栖息地(旅游随笔散文)
  从徐州出发去江西,要耐的住舟车的劳顿,颠簸的行程将脑中早已理不清的记忆震地粉碎,就像老式的放映机在吱噶吱噶地闪过一幕后过不去,又重上了后一幕.灵魂终于耐不住寂寞,轻舞飞扬了起来,在风尘中沿着家的方向往回走,一直都想这样静静地回家去,在缀满青草的田埂上躺一会儿,看晴空里风淡云轻,听禾扬花灌桨的声音,闻空气里泥土地芬芳,甚至淡然地看着马路上行人像鸭子似的被风赶着走.可无论在哪里,凡是有一篷树的地方就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大的上百户人家,小的也有几十户,而我就出生在其中的一个小村庄里,与荡在乡情里的春夏秋冬共陶陶.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乡间的山水最富有性情.有蓝田日暖,阡陌纵横;有寒塘鹤影,冷月花魂.儿时的足迹就湮没在这眉眼盈盈处.阳春三月的柳絮儿刚刚舞罢,田野起伏的山沟里无名野花便恣意地烂漫开来.当花儿开满坡地的时候,青涩涩的果子便缀压了枝头.阳光闹哄哄的,撒开缤纷的腿,夏天像听到起跑哨声似的,百米冲刺了过来.小小的脚丫踩在刚收获稻谷的农田里冷浸浸的,心里却甜滋滋,就这样踩着踩着,就踩到了冬的槛上.当地里的山芋、甘蔗遭了几遍霜打之后,就该起了.我喜欢一个人张开双臂,在无尽荒原的风口上尽情舒展,天地仿佛也纳入了胸怀.稀稀落落的空野里传来叫天子固执地歌声,站在翻动过的土地上,青亮的麦苗儿在风中零落地抖动,荒野里早不见了忙碌的人影,只有三两个草垛突兀地横在风中,偶尔还可以见到一两个猫着腰慢吞吞蠕动的老人,皱巴巴的衣服上面一张旧旧的脸.萧萧落木伴着西坠的夕阳,梅雨般的洋洋洒洒个没完,冬天大笔一挥,万籁又重归了寂静,不知今年还能不能见到如银蛇般飞舞的雪花.

  我对劲暴的音乐一向近而远之,可去九寨沟的一路上,司机反复放那种高亢的歌,竞然听出了些许味儿来.歌声荡着我们沿泯江而上,在祟山峻岭中穿行,闯入山的那一边---羌寨.羌人自古以来就是韧如磐石的种族.中国学者任乃强认为“羌族是亚洲最早创造牧业文化和进入农业生产的民族.”印支半岛是孕育黄种人的胎盘,羌人的祖先从缅甸等地沿横断山脉进入康青藏大高原的猿人.他们有的群居于沿海与河湖地区,有的群居于山林.是亚欧美三大洲最早出现的人群之一.羌人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远古时代就出现的氏族,据说:炎黄两帝都是羌人的后裔.是高原的苍凉给了生息在这里的人的豪放和坦荡.

  在九寨沟我们得到了一次最原始的释放,徒步在深山,常被大山地深邃所打动.上三清山坐的是缆车,索道架在山与山之间,缆车“一线天”似的擎在半空中,牵扯着游客纤细的神经,这时才感觉到双脚行走在大地上的那种踏实.三清山有一个“西海岸”景区,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悬崖绝壁上向外横出一条长3700米、宽3米左右的栈道,走在上面让人如履薄冰,三魂七魄全离了身.薄如蝉翼似的云还没触及你的僵硬的指尖,便瘫回了水气,遗落在指腹.云海、山海、石海、林海、花海,这些原先遥不可及的事物如今在你眼前晃来荡去,考验你的神智.桦树林在你耳旁发出“哗哗”的脆响,听着像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恍惚中连你自己也觉得像是在梦中,又像是自己又像是别人,又像是骤然醒来,阳光云蒸霞蔚的洒来,搞的你眼花缭乱,还在疑心是自己,还是别人,然而更远了.要不是那天雨雾陡起,将一切遮挡个干净,我想我是绝走不出栈道的.除了有雨雾作陪,我们还有丝竹绕耳.无论在茶舍、竹楼,还是宾馆,仙风道骨般的曲子仿佛从你的心坎里泌出来,唱的人越发的痴迷.

  走进皖南,是在去了江西的三清山的回头路上,从大山里出来到了婺源境内,那种“青砖黛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式的建筑是那样的古朴雅致.房与房相对,户与户相依,巷与巷纵横,就连厕所也是文绉绉的,称“舒园”,弄得你一头雾水,哭笑不得.一个个村落“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散落在重山峻岭之中,引得慕名而来的旅人发出啧啧的惊叹.晓起、李坑、汪口,在这里生息过的都曾是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尽管身处大山之颠,但每个村头都会有一二棵硕大无比的古树,向路人昭示着与村子共同走过的流金岁月,它的锐气恐怕早已溶入到它所庇护的血肉之躯的人类中,与其唇齿相依、浑然一体.

  这里的人家或是因灾荒战乱,或是不堪朝廷重赋而流离转徙至此.什么李世民的后裔、萧何的后人,就连成吉思汗的子孙也流沛于此.青山绿水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凶凶世道、凡尘俗事统统拦在了篱笆墙外.信息的闭塞、路途的遥远,朝廷也鞭长莫及,这里想当然的成了他们的“世外仙株寂寞林”,自然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在这里盖成了深宅大院,养起了花鸟虫鱼,生根扎寨,衍衍不息,在自已刻意营造的世界里,终有了繁华旧梦的感觉,曾经失落的在这里可以弥补:他们安然的享用着世人挣破头颅所希冀的最原始的自由.在这里你可以是一个“手持杨柳鞭”的赶鸭牧童;可以做一个“竹喧归浣女”的采茶村姑;甚至是一个“江海寄残生”的晚钓渔翁---

  小桥、流水、古道、西风,草头秋露伴余生.使得“中国最美丽乡村”的品牌无村出与其右.山坳里零星的田块,一根根竖起的杉木,稻草围起一垛垛草堆,是那样的随意,又是那样的亲切,乡风熏人,这才真正做到了尽食人间烟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里不论大隐小隐,山林野老、贤者智仕纷至沓来,成为古时三教九流的一方净土.明净的天空、悠闲的白云、河谷潺潺的流水、田间任劳的水牛,这种简单的生活、单调的节奏、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营造出悠长、而又悠长的皖南水乡人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最好的生活写照.我想从这里走出的游子,无论他走多远,入梦时一定会闪过村口草垛的影子.这就是故乡,这里才是灵魂永远的栖息地.望着它,我的心中竟有些失落、惆怅,有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留恋,故乡,是唯一可以永久停靠的港湾,也是每个人最后的人生驿站.
 

上海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大道288号四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理事单位

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五星级诚信单位

版权所有:钻石婚恋 沪民政字第 0473 号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

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