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曾经关于读书的征文,汇集百家之精华,很有散文气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只要嗅到油墨香气,碰到书,我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这句话我一直视为知己之言,我总觉得,读书是我生活中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在这油墨书香里,蕴含着一种只有有心人才能深刻感受的特别乐趣,在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超越这带来的意趣了. 孩提时代,读书就带给我很多欢乐,或许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幼年时我就喜欢上了书,那时候,那些黑白的连环画,就是我最好的玩具,也是父母哄我不哭时的礼物.随着岁月的变迁,上小学了,我更加喜欢这油墨的清香,常常爬上父亲的书架,取下《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来.捧着这些书,我静静的趴在书上,心就像插上翅膀一般,自由地在科学与童话的世界里飞翔.书中美丽的图画总能让我浮想联翩,书中的人物让我长久无法忘怀.在书中,我认识了大海与森林,认识了只有大拇指一般大的“拇指姑娘”,认识了无数心驰神往的地方,那些神奇美妙的文字,带领我去放眼这广袤辽阔的世界. 上中学后,书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拥有了自己小小的书房和书橱.我常常一盏黄灯,独处小室之中,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快乐和宁静.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的著作,那是文明的见证,是历史的见证.读《诗经》让我知道了文明的历程原来是如此的沧桑;读屈原的《离骚》,使我明白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精神;读孔子的《论语》使我知道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道理,孔子之道,默念于胸.透过阅读,思维与书本的精神结合了,她在沉静中深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充实. 自己痴爱读书,曾自诩自己是书虫,考大学时自己填下了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自愿,成了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平时还有点小作发表,颇有点自得.大学时,听了几次老教授的课,才知道自己只能算是初涉书海的孩子,舀起的只是书海中的一瓢水,采撷到的只是书林中的一片叶.有几位头发有些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才真正算得上是书最忠实的朋友.每次上课,总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一段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语娓娓道出,就如同徜徉于林间,如同跋涉于山水;一段段生动的故事缓缓说出,如同亲身感受,如同亲耳所闻.那或激昂,或舒缓,或深沉,或幽默的话语,包含了对文字语言娴熟的掌握,无不是渊博知识的体现.至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自己对未知文化更加充满了孜孜探求的精神.大学以来,作为自己的专业,更加处身于书林之中,感受那份精神的温暖和清凉. 读诗使人聪慧.在漫长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的传世之作,让人叹为观止.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奔放;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狂放.以及那些《雨巷》、那些《乡愁》、那些《断章》……让人神往.遨游于五彩缤纷的诗词里,陶冶了性情,找到了自信和自强! 读书的快乐是无尽的、是永恒的.古人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似乎还应加上“寒暑假者,求学之余”,我把自己所有的爱好都沉迷在书中,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座座文学高峰,构成了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精心构筑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学世界.每次买了新书,我第一件事就是翻开,仔细嗅那油墨的清香;每次搬东西,我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好书,装进箱子,小心翼翼的保管.在我看来,书籍就象自己生活中的阳光,只有读书才能让精神世界感受最有益、最持久的快乐;书籍就是最好的朋友,每次打开她,可以与先秦的、唐宋的,中华的、异域的,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思想,倾诉心情,因为人性是相通的.他们通过书籍把自己的思想流传千年、抑或穿过大洋彼岸,无论世界如何沧海桑田,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亘古不变.这,就是文化的生命力. 回过头来,自己成长的历程,就是与书相伴,以书为友,从上学到参加工作,每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应当说都得益于勤奋的读书,书海扬帆益心智,是书籍点燃了我生活的明灯.苏轼有言,“读书万卷始通神”,我愿把书籍当作自己不可分离的导师,在书海徜徉,不断获得未来生活翱翔的翅膀. |
![]() |
客服总机:086-021-58886580 客服传真:086-021-58783020 客服信箱:customer@zuanshi.com 法律顾问: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 宋海佳律师技术支持:上海广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沪ICP备11024223号 |
|||
本网站所刊登的图片﹑信息等资料,均为钻石婚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