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过一本有趣的读物: |
是我自己出去旅游后写的游记出行木渎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在都市里被压抑的心结得到疏散和释放,从而留出空间接受日常生活的艰难.走进木渎以前的想法就是这样了.在我刚刚接触到木渎的边缘,看到那些粉墙黛瓦大面积矗立在静静流淌的河水旁,俨然一幅田园美景,湖光山色,水墨图画的时候,尽管天空的细雨有些寒冷,我的心情还是异常的兴奋和激动.但,在我开始展开自己真正的旅行,我的心境随着脚步的迈动竟是愈来愈僵持.因为我发觉自己推开了一扇阴森大院沉重班驳的大门,大院内剥落的高墙挡住了阳光,颓废阴暗的大院里踢颓的门槛,破旧的窗棂,失去了朱红光泽的木梁,墙角湿厚的苔藓以及经历数百年风雨却依然屹立着的高高牌坊,都让我觉得自己走进里历史,走进了博物馆,走进了旧宅,败祠,走进苏州木渎充满风情的古色古香.我最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小舟渔歌,小巷细雨,小院清风了,正是这一悠然和精致的气质让多少人向往,在木渎"羡园,虹饮山房",我们只能轻移脚步,屏住呼吸,要不自己的红尘俗气打扰了园子的清静和主人的雅性.木渎是精致和大气的,和爱人在古镇走走会感觉超越时空的思念和文化.在古镇的一天时间里,耳闻目睹的都是历史和文化,随手捡起一片瓦片,一块残砖,一粒石子都可以触摸到那些早已远离我们却有是清晰的旧梦.作为一个游人,我本没有资格去翻动这片地域上的长卷,但是,宏伟高大的建筑,碧水清波的小河,精美雕刻的窗棂以及散发着远古香气的笔砚无时不在提醒我去追寻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喧嚣和辉煌.我只好慢慢的走在这个满目是历史,是文化,是辛酸的土地上,仔细品位着扑面而来的苦,辣,酸,甜.只身一人的路途本来就有些许的落寞,没有声息的雨水夹杂着那丝丝缕缕的凄婉悲切的烈女故事更使我心情沉重.生长在南方的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南方的雨是那种温暖的,很有人情味的,似雨似露,缠缠绵绵不需要雨伞就可以在雨中行走,不怕湿了头发和衣衫,心中的烦恼也随雨水挥洒而去,闲情逸致之间任雨水抚摩着自己的身躯和心灵.然而来到这里以后却和我的想象俨然不同,这种细雨有着深厚的穿透力,不仅使我的身躯感到寒冷,也使我使我的内心深处格外的阴沉.走出家门时的那种欢娱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难道在木渎这个古镇的雨水也湛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吗? |